今年以來,一場以“工匠精神筑牢發展根基、創新驅動引領未來發展”為主題的群策群力活動,在中信重工如火如荼地扎實推進。工匠精神,在中信重工被徹底叫響。
作為上世紀80年代就“走出去”的重型裝備企業,中信重工歷經30多年來的奮力打拼,已經在水泥裝備和礦業裝備領域與世界巨頭同臺競技,并取得不俗業績。但從現實來看,和世界巨頭相比,中信重工的產品質量、品牌價值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。
群策群力,顧名思義就是大家一起為提高產品質量出主意,為提升品牌價值想辦法。從今年2月份開始,中信重工各單位員工按照活動要求,就公司在新常態下如何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,對照本單位和本崗位工作,進行廣泛深入討論,共提出五個方面256個問題和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。在“五一”前夕,中信重工召開群策群力大會,播放因工匠精神缺失造成產品質量問題的警示專題片,先進典型先后登臺作經驗分享,董事長俞章法作專題報告,直指問題,提出要求。接下來公司將梳理匯總存在的普遍性問題,下發專項整改計劃,各單位一一對照、逐項落實,按時間節點在年內完成整改,把群策群力的效果體現在解決實際問題上,將“工匠精神”貫穿到每一項日常工作中。
中信重工董事長俞章法說,在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過程中,中信重工作為工匠精神的傳承地、弘揚地,必須在全體員工中大力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,率先走進“質量時代”。
品牌之根,源于質量。質量之魂,存于匠心。這種一年一度的群策群力活動,中信重工已經堅持了13個年頭。
中信重工始終把產品質量視為企業的生命,將打造中信重工制造金字招牌作為追求,從2005年開始,每年開展一次群策群力活動,全體干部員工積極參與,活動主題從最初的革除陳規陋習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對,從提升產品品質到實現精品突破,從追求卓越績效管理到推動企業戰略轉型,從關注企業自身到關注客戶需求,從員工行為習慣到企業發展戰略,再到今年的以踐行工匠精神打造卓越品牌,活動主題不斷升華,內容不斷豐富,層次不斷深化,群策群力活動已經成為中信重工集思廣益、共謀發展的品牌活動。
13年來,中信重工形成了以“質量紅線”為核心的質量管理模式。公司按照行為可能造成的后果嚴重程度,建立三類98條“質量紅線”,將質量責任重點前移到員工作業之前,“預防在前、懲戒在后”,提高質量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。員工的質量意識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,他們對照“一切以客戶需求為中心,一切以客戶滿意為目標”的工作標準,精益求精,精雕細琢,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”。
歷經13年的群策群力,工匠精神在中信重工員工身上內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每名員工立足崗位,把職業當事業,對每項工作、每個節點,精益求精,不斷超越,不懈追求完美極致,為客戶創造無可挑剔的超值的產品與服務。企業“LK牌”大型球磨機等四項產品榮獲中國名牌產品,礦井提升機等14項產品榮獲河南省名牌產品。首屆河南省長質量獎、中國質量誠信企業、中國質量獎提名獎,一系列榮譽接踵而至。作為中國制造、中國創造的領軍企業,中信重工被中宣部列入中央媒體“中國品牌”重點宣傳企業名單,成為高端裝備制造行業“中國實力、中國品牌”的代表。
基于工匠精神而來的優質產品服務和良好的品牌形象,以及企業“核心制造+綜合服務”的獨特競爭優勢,中信重工在踐行國家“一帶一路”發展戰略中,全面貫徹國際標準和國際規范,加速推進企業的國際化進程,建立全球化營銷與服務網絡,使自主品牌直面國際終端客戶,企業主導產品礦井提升機、球磨機等11種產品均取得采用國際標準認證證書,產品出口到歐美和“一帶一路”30多個國家和地區,在國際市場樹立起了中信重工制造的金字品牌。
經過13年的探索與實踐,而今中信重工提煉總結出了“客戶至上的價值導向、精益求精的品質追求、創造卓越的職業擔當”的工匠精神。這種獨具中信重工特色的工匠精神,與企業以誠信為核心的企業文化體系一脈相承,為中信重工打造國際化企業和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提供了重要支撐,成為建設好國家“雙創”示范基地、實現企業基業長青的堅實基礎。(張娜娜)